Pure Storage預測2020年數據運用與企業儲存服務趨勢

text: nana | post on: 13-Jan-2020

Pure Storage 港澳區總經理陳錦全先生

全快閃儲存平台供應商 Pure Storage (NYSE︰PSTG) 致力推動全球數據運算與儲存架構發展,今天公布2020年六大數據儲存趨勢預測,透過剖析企業於數據運用與企業儲存服務的發展趨勢,讓企業掌握有效調配數據資源的策略,讓數據價值發揮最大效能。

各行各業都在引入尖端科技,即使是大企業亦要借助這股數碼浪潮,提升客戶體驗,創新業務,以保持其領導地位。Pure Storage 港澳區總經理陳錦全先生指出:「數碼轉型正在改變企業固有的營運模式。多年來,緩慢、複雜的傳統存儲系統是無法應付現代的數據量和速度,更是發展新世代數據分析及突破的一大障礙。未來Pure Storage已做好充足準備,並協助更多企業解決儲存上的挑戰,讓企業於數據應用中運籌帷幄。」

Pure Storage針對2020年數據運用與儲存架構發展的六大趨勢預測:

儲存即服務的訂閱模式帶動創新服務
踏入2020年,預計將有更多企業採用儲存即服務(As a service)的訂閱模式,以實現創新服務。對於現代企業而言,混合雲架構是企業發展的主軸。因此,他們積極尋求兩全其美的方案,一方面於企業內部署基礎架構以推動簡單操作和自動化;另一方面,能夠統一部署相同的業務相關應用和簡單輕易地管理不同雲平台。因此,多雲或混合雲架構將於2020年繼續蓬勃發展,亦有更多企業採用儲存即服務的模式,而滿足不同企業需求。

物件儲存重新崛起
物件儲存(Object Storage)正逐漸擺脫作為傳統管理大型數據集或主要儲存冷數據(cold data) 角色,趨向成為另一種新興的儲存模式,例如儲存雲端服務與應用的相關數據。此外,由於物件儲存支援高度平行處理和分佈式的大型數據集的存取,未來將有望成為雲端原生應用的儲存標準。

隨著針對雲架構推動的應用進行開發或重新平台化,物件儲存讓應用能夠從混合雲中的儲存池 (storage pool) 獲取其運算資源,以提升應用效能。這種模式不僅有利於在定制軟件開發的應用,在大型軟件上如Splunk和Vertica亦可運行。

現代數據分析技術日新月異.隨著CPU的效能越來越強大、速度越來越快、混合雲的普及、加上整個運算群(computing farm)均按實際需要收費、以及Flash記憶體的價格下降,推動現代化分析工具的迅速發展,令成本不再是企業的絆腳石。

此外,流處理平台亦有明顯的技術成長,不同的開源流處理平台如Apache Flink、Apache Beam和Spark Streaming和實時兼可高度擴展的流處理平台Splunk DSP正逐漸取代原本基於批次(batch-based)處理的平台,借助由無狀態服務器、容器(container)和高性能S3物件儲存組成的雲原生分析架構,讓現代分析可以達到更大的規模。來自智能家居、穿戴式裝置、具備網絡功能的汽車、工業網絡等智能裝置產生龐大的數據量,並正迅速增長,這無疑推動了現代分析技術部署,而獲得更多關鍵數據見解。

以QLC Flash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當Flash進入儲存市場之初,即被定位以效能為中心的應用,而隨著引入儲存級記憶體(Storage Class Memory)和8層單元QLC(每單元儲存8 bit)等新型固態技術,未來因著不同的分工方式去處理各種應用,可大大滿足不同業務需求。以針對高階應用為例,透過結合儲存級記憶體 NVMe-oF等高速協議,有效為延緩關鍵應用提供基於伺服器的高儲存與系統效能。

另外,即將推出的QLC
對傳統磁碟陣列造成挑戰。QLC透過全快閃 (All-Flash)架構,能夠提供低成本的效能,針對非主流(tier-2)甚至部份主流(tier-1)的應用上,使企業可充分利用Flash所帶來的各種優勢,包括效能加速、簡單操作及可靠性能,減少數據中心在資源和體積上的消耗。

AI 由諮詢角色轉變至自動決策
隨著企業對自動化的需求增加,人工智能 (AI) 將由企業諮詢角色轉變至自動化運營。企業想要設置策略並讓供應商部署,需透過Kubernetes和容器管理的聲明性作主導。 

在2020年,將有更多企業
AI採取開放態度,以進行更多業務決策分析、設定預測模式及問題偵測等,而此特性對AI應用(如異常偵測和自動主因分析)至關重要,並有助AI應用擴展及適用於更大範圍和情境。

容器成為主流  提供持續性儲存效能 隨著低成本以及能夠加速應用部署而設置的Kubernetes和VMware容器,將迅速擴展至主流應用上。現時,業界正逐漸把主流(tier-1)應用或核心系統部署於容器上,但其應用仍需依賴核心系統效能,因此容器需提供持久的儲存效能,方能實現數據庫和應用的重新平台化。

2020年
是大多數企業的私有雲和混合雲平台擴展超越虛擬機器的一年,透過部署企業級的容器策略,包括建立儲存基礎架構,以實現包含容器的關鍵任務應用。因此,要妥善支援容器內的數據庫與應用,企業必須盡快掌握強大的核心系統與持續可靠的儲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