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營商周2012 香港設計年壓軸盛事

text: Jessica Wong | post on: 12-Nov-2012

隨著今年設計營商周的揭幕典禮完滿結束,意味着這個一年一度亞洲性的大型論壇即將開始,一連串的相關活動亦同時陸續舉行。典禮當日出席的嘉賓都在香港的設計界享富盛名,包括一直致力推動本土設計工業的香港設計中心行政總裁利德裕博士和香港設計中心高級顧問陶威廉先生,以及丹麥科技創業中心,香港行政總裁馬天妮女士,他們都表示熱切期待今年香港設計年的壓軸盛事:設計營商周2012。

夥伴北歐設計強國丹麥
今年設計營商周的「夥伴國家」是社會設計強國-丹麥,其傳統設計一向秉承著功能主義和美學的理念,嘉賓們都希望丹麥可以為香港設計界注入新動力,而丹麥的設計體系、服務以及基礎設施都是緊密相連,有望丹麥的設計意念將可以為香港的商業、公共機構和社會結構的塑造都帶來良好效應。

全球精英薈萃香江
適逄香港設計年,今次除了請來夥伴國家-丹麥的重量級設計師外,來自世界各地的星級設計師名單更是史無前例的精彩。例如設計2012倫敦奧運的奧運銅花瓣的英國創意奇才Thomas Heatherwick;普利茲獎第二位女性建築師得主的日本建築設計佼佼者妹島和世;曾預示現代揭蓋式手機設計的德裔殿堂級工業設計大師Richard Sapper等等。

其中出席論壇的重點創意大師包括:

Richard Sapper
德裔工業設計大師 Richard Sapper 的設計貫徹其設計哲學:我做設計首重態度與個性,每個造型必須言之有物,而非模棱兩可的中立。他自1950年代於Mercedes-Benz展開設計生涯,隨後移居意大利,與著名建築師及設計師Marco Zanuso合作設計了一系列經典產品,包括Brionvega收音機及電視機、西門子Grillo phone,它的外型設計已預示著現代揭蓋式手機的設計。

TS502 1965, 1965
為意大利音響品牌Brionvega 設計的TS502 1965收音機,Richard Sapper巧妙地把複雜的介面,透過摺疊隱藏起來,造型簡潔卻又功能並重。現收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亦係設計學好者爭相收藏的珍品之一。

Thomas Heatherwick
英國《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奇才」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擅長建築及「三維空間」設計,曾設計2010年上海世博英國展館Seed Cathedral,今年替倫敦雙層巴士換新裝等,作品令人與物料、建築及環境等聯繫,兼具創意與詩意。

Teeside Power Station, England
Heatherwick構思將發電廠週圍斜坡地帶種樹養草,營造為發電公園,人群可到那裏日光浴、野餐、散步等,建築物設博物館、學校、旅遊中心及讓人行婚禮的公共空間,把發電廠拉近人群。

妹島和世
於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工作六年後,她在東京開辦建築工作室,及後於1995年與Ryue Nishizawa合組SANAA建築事務所。代表作有2004年日本金澤市廿一世紀當代藝術博物館、2007年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2009年瑞士勞力士學習中心,2004年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 2010年曾獲Pritzker獎。其作品令人思考室內外之間關係,還有一份與用家互動幽默感。

The Rolex Learning Center, EPFL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 Lausanne), Switzerland, 2010
二萬平方米開放空間,幾乎看不到柱樑的新建築技術,令人看到中心內弧形起伏的天花、斜坡或地台的地面,還可透過落地玻璃窗看到外邊迷人景色,使這個集實驗室、圖書館、國際文化中心等用途的建築成為不同學科學生或公眾交社聚會的場所。

Ron Arad
出生於以色列的Ron Arad,年幼時已深受藝術家父母耳濡目染。本是建築設計出身,及後自學產品設計。身為當代設計大師之一的Ron Arad曾說道:「無聊是創意之母」。多年來嘗試結構與形式上的激進概念,又以鋼鐵、鋁、混合尼龍等物料製造傢俱。作品強調功能性之餘,吸晴且好玩。1981年,與Caroline Thorman合組One Off設計工作室,2011年更獲頒倫敦設計周設計勳章。

Two Nuns Bike by Ron Arad, “Wow Bikes” project, 2011
“Wow Bikes”是Elton John
W酒店愛滋病基金籌款活動的其中一項企劃。該活動邀請了六位設計師替倫敦出租單車計劃設計與別不同的單車。其中Ron Arad的作品打破傳統,以鋼片輪圏代替車胎,似足一朵綻放中的金屬花朵。單車外型突出但又真的可以行,看到都會「Wow」一聲。

Billie Tsien
Tod William這對夫妻檔建築師於1977年開始合作,九年後在紐約成立工作室,建築風格細膩,特殊造型言之有物,意味深遠。代表作包括美國紐約Folk Art Museum、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東亞圖書館(East Asian Library)、香港亞洲協會中心(Hong Kong Asia Society Centre)、美國費城新Barnes基金博物館等。

Barnes Foundation 2012
首間獲美國環保建築局頒發「LEED白金獎」的藝術及教育機構。該館百分之九十五建材來自垃圾堆填區及棄置小木屋的再生物料,配上以色列石灰石外牆,相比一般建築每年節能高達四成,室內自然採光,空氣流通,天台植場及裝設太陽能採集板等,是現代環保建築範例。

馬岩松
北京出生的馬岩松,2004年在北京成立 MAD Architects,2006年獲「Architecture League Young Architect’s Award」;2008年獲《ICON》雜誌選為二十位最具影響力年輕建築師之一,2009年《Fast Company》稱他為十位最具創意建築師之一,去年,他是首位獲RIBA獎學金的中國建築師。他的創作包括概念藝術以至巨型綜合用途建築,其中八項建築將於本年底完成,包括北京Hutong Bubble 32、內蒙古的Ordos博物館及加拿大近多倫多的The Absolute World Tower等。

Absolute World Towers, 2006
位於加拿大多倫多近郊Mississauga的住宅,觀其外型,大概便知為何當地人稱它為「瑪莉蓮夢露大廈」─「S」形軸線圓潤外型,像女性婀娜站姿,360度圍繞整座大廈的露台,令住客盡覽四周景色,擁抱陽光與微風,拉近人與大自然的關係。